作者:Nakamoto Uikyou,Medium
第一件,在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后的第二天做多了比特币,然后在一个月后自动止盈离场;
第二件,在六月下旬观察到回调差不多结束了,于是开始做多比特币,在意识到价格无力触到我预期的止盈点后,于恐慌抛售前夕离场;
第三件,我从六下旬展开我对宏观流动性的研究,确认了广为流传的“货币紧缩”是个伪命题,进而安心开始了我的休假,因为我要等待短期热潮退去,全力投入市场。
第四件,我自八月下旬回到市场,比对2021年比特币上涨周期与期货ETF申请进程的关系,同时制定了我的币种追踪列表和投资计划,然后等待着入场信号的出现。九月初,我加足马力,做多了比特币。
当然,我的投资计划里还包含了许多其他币种,有些是哑弹,有些是昨日黄花,有些仍旧未来可期,但我不准备说它们,因为我不想像个带单老师一样。
现在,我一边等待着离场信号的出现,一边计划着手做点其他事情。我仍然在翻看那些我百读不厌的交易圣经,我很喜欢我钟爱的投资大师们的叙事方式,于是我想,为什么我不照葫芦画瓢写一点东西,让大家认识一下我呢?我应该还算是一个值得认识的人。
我更想记录一下我如何在交易中修炼自己的,尽管我相信这些经验永远不会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但我现在就是很有倾诉和分享的冲动,我希望我一路以来的发现有朝一日也会对别人有所帮助,就像我从著书立作的交易大师们那儿得到无以为报的帮助一样。
当然,我会非常警惕地防止分享演变为说教。
我平常不太会跟人透露自己在做什么,在社交场合也比较寡言,多数时候我会先听人们说些什么,然后再根据他们抱持的观点立场,判断我是否应该坦诚以待。从过往经验中,我只要一坦诚,就会被当作胡言乱语的神棍、自大的利己主义者、自吹自擂的传销头子、背叛马哲信奉伪科学的宗教狂徒。
我花了一些时间弄明白,为什么我的真诚会变成一种冒犯。
这就引出了我第一件想说的事:关于人们常常把接收到的观点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这些观点常常还是路边捡来的,但人们总像捍卫生命一样捍卫自己当下的认知。
我曾经也有这样的阶段,而那时我经常反思自己,为什么下意识地就会陷入一场无来由的辩论,并且不受控地想要驳倒对方。
由此我挖掘出内心深处根植的“证明自己对”的欲望,证明自己对,就能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加优越、更加高明。
观点和观点的倾轧看起来是在追求真理,实则是在追求最廉价的自我满足和优越感。这种行为同时也是对人最大的损耗,追求真理绝不会让人变得易怒、暴躁、看人不顺眼、变得有攻击性,观念被挑战、自我感受损才会。(观念寻求扩张的本性更甚于资本)
而我意识到,自我感是我最不需要的东西,尤其当我参与市场的时候,把事情做对比“证明自己对”更加重要。追求自我感让人变得顽固不化,让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观念来看待事物、对待他人,也会完全以自己的观念愿望来看待市场。
我开始学会清晰地区分:什么是我或他人的思维惯性、什么是事实,我尤其会去审视自己每一个观念、认知、定论的来源;并且,我学会依据事实真相行事,而不是依据人们笃信的论调、我的思维惯性和主观意愿。
我慢慢地拆掉了自己思维里的墙,而市场开始以非常简单的图像呈现在我面前,这个表述或者有些夸张,但我时常感觉自己能够共振它的呼吸心跳。
现在,我需要回顾一下,我在几乎所有人都看熊、并等待“最后的大跌”时,押注上涨的原因。
其实非常简单,我只看了三个指标:宏观流动性、2021年ETF申请进程和比特币涨跌周期的关系、以及比特币的走势图。
我在七月份发表过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全球央行、尤其是美联储的加息缩表导致货币流动性减少了多少。
结论是,经过十几个月的高频大步加息,美国国内总货币量仍维持在高峰附近,欧元区货币量甚至回到十年内最大值,美联储缩表规模对比其高达8万亿的资产规模,以及美国财政部新发的超1万亿美元国债,实在不够看。
而加密市场当前的流动性总量远远高于2020年比特币同价位时期的流动性总量。
我证伪了流动性紧缩这个命题,并且为欧美股市和加密市场上半年的上涨找到了相对合理的原因。
后来,我研究了ETF是否真的会对加密市场产生影响。尽管只是一个粗略的比对,但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 — — 2021年比特币三次垂直拉伸,分别对应机构开始集体申请比特币期货ETF、ETF即将通过的消息四散,以及ProShares的ETF落地纽交所(当月比特币价格冲上新高)。
最后,我观察了比特币长周期的走势图,量价数据告诉我当下其实处于上涨周期中;接着,我又在短时间级别的走势图中发现,比特币尽管频繁地向下试探,小波段支撑却不断抬高、真实供应也在不断萎缩,根据经验,这通常是主力的震仓行为。于是我开始蚂蚁仓做多比特币,当我发现自己的仓位开始小幅但稳定地盈利,并且上行容易下行难时,我加大了仓位和杠杆,全力做多。
如果还有什么补充,那就是我坚信财富会待在令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那边,更确切地说,失败是在大多数人脑子中常识性的那一边(原话来自于华尔街幽灵)。
这两个月以来,市场越是悄无声息,人们越是无心讨论和关注市场,我就越笃定机会来了。
并不是我爱跟人群唱反调,只是我经过了长时间的反躬自省,我能一眼识别那些无益于人们追寻更美好的生活、或者某些人人都爱的世俗标配的观念、常识,人们总是把一些观念当作无力更改的现实。
比如人们总爱用牛市熊市描述市场,但实际上牛熊是一种定义、是观点、是看法,不是事实。这样的定义使人们倾向于认为市场将在一段非常长的时间里一直按照“牛市”或“熊市”方式运行,但实际上,在所谓“熊市”里我也常常发现很多好的投资机会。
这就是奇妙之处,察觉你信以为真的观念,审视你的观念,一旦观念改变,我们的可选项会变得多起来。
我的成长过程并不顺利,也不开心。但我很高兴找到了现在的自己。
我在摸索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以及学习解读市场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一个是,永远保持生活的秩序感(必要的时候让目标成为助力)。
我从2021年10月之后到整个2022年都浑浑噩噩,于是人生中最错误的几笔投资以及市场操作都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当时接连遭受打击,我以为自己的生活再也不会变好,但突然有一天,凌晨五点,我鬼使神差地从床上爬起来,做了60分钟的HIIT训练。
当我浑身大汗,心率冲到高峰后,我打开了音乐,悠哉地拉伸、放松,冲完热水澡涂上厚厚的身体乳。我给自己做好一杯咖啡,然后,坐到我的书桌前开始处理拖了两周的工作。
那一刻,所有的阴霾一扫而空,我的好心情告诉我,我准备好面对一切困难和磨难了。
我从那时起懂得了,困住人的是情绪和感受,永远不是事情本身。现在我把这样的生活秩序保持了一整年,我的人生从未像现在这样,每天都轻松愉悦、开心快活。
另一个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停止如饥似渴地学习。
当我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学会了技术分析,以及交易的各种思路、理论、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后,我意识到这个市场上竟然充斥着众多占据专业岗位、扮演专业角色却一点也不专业的人,他们在参与市场的时候普遍缺乏常识武装,但这些知识却极其重要,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理解市场上每一个信号、无法做到像主力一样思考。
同时,我意识到,多数目标的达成可以从提出正确的问题开始,而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检验,根据反馈矫正目标来解决。当然,这个闭环用在交易和英语学习上很有用,我不知道它在其他领域是否起效,而我也准备投入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中实验一下。
最后,学习理解自己的大脑,理解思维惯性和欲望的根源,并永远不为它们所困。
潜心学习过交易的人都会明白,任何一位交易者最大的敌人绝对不会是市场或者庄家,而是他自己。更准确的来说,是交易者的个人的思维活动、情绪和感受。
被妄想鼓舞,被恐惧侵扰,被冲动驱使,被惰性拖累。错误的操作也由此而来。
但我似乎只有在初学交易的时候偶尔这样。
它帮我找到了我的贪婪、我的恐惧、我的自满、我所有根深蒂固的信念和欲望,然后我一个一个摘除了它们,很有意思的是,在止息了自己的思维活动后,我变成了一个情绪非常平和的人。这对于我参与二级市场如虎添翼,我不懂它怎么发生的,但我就是学会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能够在众人看衰的熊市中赚到四百万,归功于我了解自己的大脑。
当然,四百万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个小数字,跟我2020和2021年懵懵懂懂冲进市场赚到的钱相比,就绩效层面而言微不足道。但比起当时,我更喜欢这次赚到的钱,它帮我验证了一些事情,市场是个实验室,它证明了我的猜想可以上升为规律,我从此有了一套完全行得通的准则。
2020年那次狂暴大牛市中,很多钱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赚到的,我经常会担心自己离开了一些环境、离开了一些信息源,就再也无法盈利。
但这一次,我无比清晰自己是依靠怎样的方法论来用小本金撬动地球的。
我清楚自己做每一个决策的原因,我也清楚自己如何找到的那些原因。更重要的是,如果未来我还需要再做任何决策,我清楚地知道该去哪里找原因。
这意味着我可以用它们学会任何我想学的事情,达成每一个我立下的目标,度过未来每一个低谷。
我完全可能在此后的某一次投资中彻底失去这四百万,甚至我的所有积蓄,但是我已经获得了比利润更重要的东西。